fix27720012.jpg 
(邀請你…)

無意間,從朋友那邊獲得一台Olympus 35 DC老相機,
搭配40mm的定焦鏡,
手動對焦、按下快門後要手動過片、
還需要自行調整底片對應的ISO數值,
測光則由相機自行判斷:自動的光圈跟快門、還有光線太暗就無法壓下快門的測光"防呆"設定,

對焦採用疊影合焦方式,
要透過小小觀景窗進行手動對焦,
有時會感到眼睛很吃力…
特別是光線有點微落、或想拍攝的畫面是數量較多的物體(像是樹林、花叢)
對了半天不知左右二個影象到底有沒有精準疊在一起,
或者…懷疑起自己眼鏡度數是不是不夠…
除此之外,算是台機身輕便、操作簡單的"半"傻瓜底片機。

據朋友的爸爸說,(這台相機可是這位爸爸年輕時敗家的證明之一呀~)
這相機的發色很棒,
回家後翻出一捲過期的Kodak Gold 200,
老相機加上舊底片,
會拍出什麼樣的色彩,讓人好期待。

過了將近一個月,
終於按完24張底片,
從相館拿回來時,
驚豔於同一捲底片居然能拍出不同的感覺,
時而飽滿豔麗,時而清淡不膩。

fix27720003.jpg

(綠樹、藍天與陽光)
fix27720005.jpg

(城市裡的數字)
fix27720006.jpg 

fix27720014.jpg

(至善園裡的荷。想往那裡去??)
fix27720007.jpg
(這就是…對焦時影像沒疊好…)
fix27720008.jpg

(植物園裡的一幅畫)
fix27720009.jpg

(清淡的紫) 
fix27720013.jpg
   

(紅色很豔)
fix27720019.jpg


fix27720018.jpg
 

(小陽台的光影)
fix27720015.jpg

(底片味很適合Le Park Cafe的復古fu~~)

fix27720026.jpg 

fix27720025.jpg


小時候常抱著爸爸那台傻瓜底片機,東拍拍西拍拍,
不認為底片有什麼稀奇,
到了數位相機普及後,
拍照變得很簡單很即時,
回過頭來看底片,反倒覺得底片真的很有趣,
不同的鏡頭搭配不同的底片,
可以變化出許多種風味,
加上非得經過沖洗才能看到結果,
也許正因為這等待的過程,
底片才這麼迷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lal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