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晚年受耳疾之苦,
失去聽覺,生活上又諸多不順,
但他並沒有被這些挫折打敗,
在全聾的情形下,
秉持對音樂藝術的堅持,
將面對生命苦難的內心感受表達出來,
創作出聞名的第九號交響曲。
類似的宿命也發生在史邁塔納Smetana身上,
50歲時失去聽力,
原本從事指揮的史邁塔納轉而專心創作,
當時的捷克仍受奧國統治,
史邁塔納將滿腔對祖國的熱愛,
譜寫出由六首交響詩所構成的組曲"我的祖國"
獻給波希米亞的首都布拉格,
自此,當提及國民樂派的代表作,
便會想到史邁塔納這充滿民族情懷的交響詩。
為了懷念這位對捷克音樂影響甚大的音樂家,
每年5月12日,在他的逝世紀念日這天,
都會在市民會館的史邁塔納音樂廳,
以演奏"我的祖國"當作布拉格音樂季的序幕。
我的祖國當中,最令人熟悉的便是第二樂章莫爾島河Die Moldau,
史邁塔納用音符構成畫面,
形容著捷克人的命脈、貫穿波希米亞的伏爾泰瓦河,
在音樂課初聽到這首交響詩,
便被悠揚的旋律所吸引,
音樂觸動了人心,
也引發對這塊土地的情感。
聽著老師的講說,
隨著時而傷感,時而奔騰的樂音,
我不禁想像著,
那伏爾泰瓦河悠然穿越森林、奔流過草原、進入如詩的布拉格,最後悠悠地隱沒遠方,
在心裡面勾勒出史邁塔納想表達的波希米亞。
許多年後,有機會來到布拉格,
為了尋覓中餐的地點Needle House Restaurant 而經過市民會館時,
被招攬音樂會聽眾的人給攔住,向我們推銷門票,
雖然他充滿自信心介紹這幾天演奏的布拉格交響樂團啦~捷克愛樂啦~
是多麼多麼的有名,
畢竟事先沒注意到市民會館的演出資訊,腦中一片空白,
很怕買了票進去聽結果是睡整場…
加上平常在台灣,被推銷多半會有不好的經驗…
難道連這麼有名的樂團、這麼有規模的音樂廳都需要用這樣拉票的方式嗎??
一開始猶豫著…
但談到曲目時,看見當天晚上有演奏莫爾島河!!
原先以為,
過了春季音樂節,
就不太容易在史邁塔納廳欣賞到我的祖國,
先前查資訊時雖然有留意一下,但也都沒注意到,
心裡已經不特別堅持著,
沒想到,就這麼突然的機會出現了,
而且看看拉票先生手上的節目表,
這天就是最後一次有演奏莫爾島河的場次,
想想當初會來到捷克的動機之一,
還有什麼比親自在布拉格、在史邁塔納廳欣賞這首曲子更棒的經驗呢?
二話不說就答應買了門票!
(美侖美奐的市民會館)
(名為讚美布拉格的壁畫)
市民會館是布拉格市民心目中很重要的建築物,
以前曾是國王的皇宮,但後來毀於火災,
於1912年重建完成,
成為布拉格市長的辦公室,
並且在裡面建設一座布拉格最大的音樂廳,也就是史邁塔納廳,
裝潢時邀請了著名的捷克藝術家們操刀,
包含當時已經享有名氣的阿爾豐斯.慕夏Mucha,
這座市民會館,
可說是匯集了當時藝術之大成。
音樂會晚上8:30開始,
前往市民會館的一路上,
是期待雀躍的心情,
不知等會的演奏,會讓自己有什麼感受?
(買了最便宜的門票600KC,坐在一樓靠近後面的區段)
(開演前是開放的拍照時間)
(那一圈又一圈的燈光,感覺真是耀眼)
音樂一首又一首,
韋瓦弟、莫札特、德弗札克…
聽起來有那麼一點似曾相識,
但只是讓音符空虛的飄過,
直到莫爾島河響起時,
那熟悉的、略帶憂傷的旋律,
像是看見等待已久的愛人一般,
心裡激動莫名。
慢慢散步在布拉格的石板路上,
乘著布拉格初秋微涼的風,
覆著薄薄的霧,
街燈彷彿是發亮的蒲公英,
是為了得償所望的滿足,
還是突如其來的賞賜,
2007年9月23這一天,
是我在布拉格,
最感動的一晚。
後記:
後來才了解到,
原來在布拉格,
即使很有規模的音樂廳,
在路邊拉人推票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小筆記:
有關捷克歷史、史邁塔納生平、我的祖國樂章內容:http://musicalsound.com.tw/dvd/tac-0002.htm